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咨询热线:QQ:1123955587
    热搜: 英国专升硕项目 美国高中起点双录取 准职业经理人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心灵训练
  • 能力培养
  • 实践心得
  • 心里测评
  • 在线视频
  • 名师风采
  • 在线论坛
自我认识     逻辑能力培养     职场心理     公益讲座     沟通能力培养     个人魅力提升    
自我认识     励志     情绪管理     高尚人格    
学习能力培养     逻辑能力培养     沟通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管理能力培养     决策能力培养     规划能力培养    
职场心理     职场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规划     恋爱、家庭与事业     个人魅力提升    
公益讲座     名师讲座    
当前位置:素质人生 >> 心灵训练 >> 情绪管理 >> 详细内容

【热门评论】拷问大学生精神信仰危机

日期:2016年10月18日 10:40
                                                                                                                                                                                                                                         黄易
这学期我们有一门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俗称“马哲”。 这是一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的课程。老实说,老师上得很不错。从理论概述到事例介入再到实际运用,至今上过的每一堂课都 让我获益不浅。但我注意到一个事实,无论老师为了这两节课做过多么充分的备课工作,无论她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费尽心思采取多 种互动方式,实际效果是昏睡的依然昏睡,多数人在课上看自己的专业课课件或者做其他作业或者玩手机。
这是当今大学里思想政治课所面临的尴尬现状。这个现象很普遍。从大多数人身上投射出来再反映到整个大学生群体中,俨然呈现出一 种趋势。很显然,哲学本身 不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之风盛行,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象牙塔的天空也已经不再纯净。
回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所谓文学与哲学的“黄金年代”, 当时的人们对于精神财富的追求超然于物质之上,文艺青年比比皆是,众人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注重在思想和心灵层面找寻和突破自我,更善于用敏感的心智去感触 和体悟世界,那时候的人们拥有一种磊落的沉淀,一种写实与浪漫兼得的勇气。而如今,面对高校文学社团举步维艰咸人问津的窘境,面对思想政治课上“身在课堂,心在游离”的学生,不能不让人拷问这一代究竟缺失了什么?难道我们真的是失去信仰的一代?
社会竞争的压力也在拷问我们,“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言论在逼迫我们,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在诱惑我们,目之所及的社会阴暗面在侵蚀我们……当代大学生已经走出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日新月异的事物和现象,多元纷呈的价值取向以及更为兼容的社会接受度正在潜移默化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泛物质化”成为总体趋势的概括名词,而其所指和延伸的涵义已经遍及多个领域。
试想,多数普通大学生从步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铺设四年后个人的前途道路。除了学习自身专业课程,有的还修二专业,有的热衷于社团活动,有的担任学 生干部,更有能人才人者身兼数职校内校外忙得不亦乐乎。期间几乎每位大学生都要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来获取就业敲门砖。然而,四年时间何其短暂,竞争就业的压 力在我们还沉浸在象牙塔美梦中时就暗暗潜在。多数人明白,这四年是要用来积累资本的。于是乎,高效率,捷径,“成功学”是普遍向往和追求的。诸如《十条经验忠告大学生让你少奋斗十年》这样的总结性言辞层出不穷,每年浩浩荡荡的考公大军竞相挤上“铁饭碗”的“朝圣之路”。如此观之,也难怪我们陷入急功近利和世俗的泥潭。当一名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谋得一份好的职业,尽快“经世致用”的话,又有什么必要在哲学或者文学这样的虚无境界中踟躇?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又于就业无补。
钱学森老先生的“中国缺乏大师级人才”一 说搁浅至今不仅仅成为总理心中的痛,更应该让全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思。体制的僵化,条条框框的束缚,浮躁之风的无孔不入,使得中国人精神信仰的领域捉襟见 肘。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精神信仰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和重塑,这一批中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如何肩担中华民族振兴富强的重任?时代不仅仅需 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做的人,更需要仰望苍穹的人。这固然是一件很沉重的事,但是唯有如此可以令我们离整个人类更近一些,离我们内心的美好和善念更近一些。抛 开法律和世俗偏见,事实上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五体投地般地去信奉和追随,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良知。一个民族唯有多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物,方能立得住脚跟,演绎生命力。
本文引自网络,源地址:Http://xcb.fjau.edu.cn/xszx/a/xuezishidian/2011/0327/460.html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 ·【案例故事】逆境中那些坚持的人  2016-12-02
  • ·【案例故事】纳粹集中营里的儿童杂志  2016-12-02
  • ·【案例故事】陌生人的来信  2016-12-02
  • ·【能力培养】9招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2016-11-28
更多>>心灵训练

【能力培养】大学新生迅速适 

【能力培养】大学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全新的学 ...
[详细信息]

  • ·【能力培养】融入新环境,适应 
  • ·【能力培养】生活原来很简单 
  • ·【能力培养】仰巴脚效应让你 
  • ·【热门评论】别让自己跟着社 
更多>>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我最节省时间的 

【能力培养】我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可以想象并且可以充分理解的是:无论经过   [详细信息]

【案例故事】要惩戒,更要倾听 

【案例故事】要惩戒,更要倾听和理解

一个班级五六十号人,总有个别的学生会经   [详细信息]

【案例故事】决策就是选择 

【案例故事】决策就是选择

为了决定采取一系列行动中的哪一种行动   [详细信息]

更多>>实践心得

联通信息导航有限公司招聘简 

联通信息导航有限公司招聘简章

联系方式:   QQ:1123955587& ...
[详细信息]

  • ·招聘:中德护理合作项目 ...
  • ·【案例故事】求职案例:我终于 ...
  • ·【案例故事】跳槽不是解决职 ...
  • ·【案例故事】网上求职失败案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 (c) 2012 - 2018 北京赛通林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西钓鱼台
  邮编:100081 E-mail:13701155586@163.com